新闻资讯 / news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校准周期:基于零点漂移与跨度误差的判断

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校准周期:基于零点漂移与跨度误差的判断

更新时间:2025-06-26  点击次数: 18次
  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校准周期并非固定数值,需通过监测零点漂移与跨度误差动态调整。科学判断这两项核心指标的变化趋势,是确保仪器测量精度的关键。​
 
  零点漂移的监测需结合使用环境。仪器在洁净空气(CO₂浓度≤400ppm)中开机预热30分钟后,连续记录1小时内的零点读数,若较大波动超过±5ppm,说明零点漂移已影响基础测量精度。实验室环境下的分析仪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零点校准;工业现场或农业大棚等粉尘、水汽较多的场景,若发现零点每日漂移超过3ppm,需缩短至1个月校准一次。长期停用(超过30天)的仪器,启用前必须重新校准零点,避免传感器老化导致的基线偏移。​
 
  跨度误差的控制决定量程准确性。采用80%量程浓度的标准气体(如4000ppm用于0-5000ppm量程仪器)通入气室,待读数稳定后,若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超过±2%FS(满量程),需立即进行跨度校准。频繁检测高浓度气体(如工业窑炉排放)的仪器,跨度误差易累积,建议每2个月验证一次;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低负荷仪器,可延长至6个月。校准后需记录误差值,当连续两次校准的跨度误差差值超过1%FS时,需检查气室密封性或更换红外光源。​

 


 
  校准周期的动态调整策略需兼顾经济性与精度建立“使用频次-漂移量”关联表:每日开机超过8小时的仪器,校准周期按基准值(如实验室3个月)缩短20%;间歇性使用的仪器可延长30%,但较长不超过12个月。当仪器经历剧烈温度变化(如从-10℃环境移入30℃实验室)或维修后,需立即进行零点与跨度双校准,避免环境应力导致的参数突变。每次校准后应粘贴标识,注明下次建议校准日期,结合定期比对(与更高精度仪器测量同一气体)验证周期合理性。​
 
  通过精准监测零点漂移与跨度误差,可实现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校准周期的较优化,既避免过度校准造成的资源浪费,又能有效控制测量误差,为各领域的CO₂浓度检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
上一篇:端午节放假通知
下一篇:没有了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

服务热线